昆明综合保税区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令人瞩目:进出口总值达31.98亿元,同比增长79%,接近去年全年总量;在全国161个综合保税区中排名跃升27位。保税加工贸易以130.5%的增速一骑绝尘,保税物流增长54.4%,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6.6%。
成绩背后,是滇中大地开放型经济血脉的强劲搏动,更是昆明综合保税区依托“黄金大通道”实现历史性跃升的改革锐气。
创新突破激发动能
面对复杂外贸环境,昆明综合保税区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锐气破题攻坚。园区聚焦加工贸易、保税物流等核心功能,推动外贸结构优化与规模扩张实现历史性突破。
保税加工贸易成为最亮眼增长极。上半年,保税加工进出口额达20.04亿元,增速高达130.5%,成为拉动省市外贸增长的强劲引擎。与此同时,多元业态协同发力格局加速形成。保税物流进出口9.01亿元,增长54.4%;跨境电商交易额2.38亿元,增长6.6%,新业态与传统模式协同构筑多元支撑体系。
政策创新是昆明综合保税区破局的关键支点。园区主动参与省级政策设计,推动《云南省支持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(试行)》出台,为自身发展赢得省级层面的制度支撑。
最具突破性的创新当属“中老铁路+”业务模式的横空出世。昆明综合保税区(空港片区)建成运行“四区”联动中老铁路无轨铁路货运站,实现海关、铁路查验功能前置集成,充分发挥中老铁路“黄金大通道”与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的叠加优势。
“以前货物通关需要辗转多个场地,现在通过铁路无轨站,在综合保税区内就能完成所有监管流程,直接搭上中老铁路国际列车。”一名物流企业负责人这样描述变化。
该模式运行仅半年,橡胶等大宗商品进出口就突破5亿元。在云南国际橡胶仓储中心,每天运送橡胶的大货车达28辆,每辆载重35吨。截至2025年上半年,该中心已入库25239.69吨天然橡胶,货值约3.16亿元。
联动协作机制释放出强大合力。昆明综合保税区联合市级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,成立以邮局海关、市商务局、市发展改革委等核心单位为成员的工作小组,推动形成资源共享、联合防控、共管共治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。
产业培育精准落子
产业是园区的根基。昆明综合保税区创新机制,靶向发力,推动招商引资与产业培育迈上新台阶。
园区建立招商引资例会和重点项目专班推进机制,整合“管委会+平台公司”招商力量,形成项目招引、落地、建设的全流程加速器。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1个,贡献进出口超1亿元,注册资本金近4000万元;引进省外到位资金超3300万元,酒店运营项目落地开工。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项目加速集聚:推动半导体出口、1210跨境电商进口等关键项目入区,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。
在7月15日召开的入区项目联审会上,云南蓝礁海洋生物保税项目通过审核,成为西南地区首个海洋生物保税特色项目。“该项目计划在保税区内建设隔离、待检、暂养场所,开展珊瑚繁育养殖,是基于保税业务的创新探索。”项目负责人介绍。
创新业态多点开花。跨境电商9710模式恢复运行,保税仓储非保税业务落地升级。在“6·18”电商大促期间,昆明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跨境电商商品约61.34万单,交易金额超4272万元。
海关创新推出的“中老铁路+跨境电商”通关运输模式,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在综合保税区内铁路无轨站完成监管后,可直接搭乘中老铁路出口。仅“6·18”电商大促期间,该模式出口包裹就超15万件。
联动发展携手图强
随着贵研黄金电子新材料项目即将投产,“中老铁路+”黄金通道持续赋能,跨境电商合规体系日益完善,昆明综合保税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
在更高层面,《中国·昆明国际陆港建设实施方案》勾勒出宏伟蓝图。昆明综合保税区被明确纳入推动与昆明国际陆港、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、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、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中国老挝磨憨—磨丁经济合作区联动发展的“五区联动”体系,将加快铁路无轨站建设,探索“区港联动”模式。依托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发展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“一箱制”,推动磨憨口岸港区与中国老挝磨憨—磨丁经济合作区融合发展。
7月18日,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发布的8项创新成果中,“数字云牛”集成创新、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等突破,为昆明综合保税区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“跨境物流成本下降超40%,外企注册时间压缩至半天,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。”发布会现场,企业负责人这样介绍制度创新成效。“依托中老铁路的滚滚车轮和RCEP的广阔市场,昆明综合保税区正从昔日的外贸‘跟跑者’,蝶变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‘排头兵’。”一位观察者说。
未来,随着保税加工、保税物流、保税服务项目的不断入区和中老铁路“黄金大通道”功能持续释放,这个开放型经济平台正如鲲鹏展翅,蓄势凌云。
亿策略配资-亿策略配资官网-配资最新-股票配资开户会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